首页 计划总结 工作报告 领导讲话 致辞演讲 心得体会大全 应用材料 实用文档 党团建设 专题范文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 党委党建
  • 人大工作
  • 政府政务
  • 政治协商
  • 纪委监委
  • 专题党课
  • 办公厅室
  • 组织人事
  • 意识形态
  • 统战民宗
  • 政法机关
  • 经济发改
  • 财税金融
  • 国土资源
  • 农业农村
  • 工信交通
  • 经贸商务
  • 文广体旅
  • 监督管理
  • 城建环保
  • 科技教育
  • 卫计防疫
  • 人社民政
  • 部队人武
  • 公司企业
  • 群团工会
  •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教育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时间:2021-02-17 20:03:50 来源:职场写作网 本文已影响 职场写作网手机站

    《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评阅人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布鲁纳   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

    A学习需要  B认知兴趣  C学习目的  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11、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12、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  A 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13、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12---18岁时期发展的特定目标和任务是( ) A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B发展主动性的阶段 C变得勤奋的阶段 D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14、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15、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 A 4土2个组块 B 5土2个组块 C 6土2个组块 D 7土2个组块 得分 评阅人 二、多项选择题(每个2分,共10分)     1、按迁移的性质与效果,可把迁移分为(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 逆向迁移 E特殊迁移 2、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生取得学业成就的课堂的主要驱力有(  )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理想内驱力 E自我价值内驱力 3、表征陈述性知识的主要方式有(  ) A概念        B规则       C 命题      D命题网络 E图式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  ) A教的心理活动  B学的心理活动  C教与学的互动机制  D学生的差异心理 E教师心理 5、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一位教师编制的测验是否好(    ) A效度    B信度    C适度    D 难度 E透明度 得分 评阅人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个“√”,错的打个“×”)     1、用心理学术语来说,“触类旁通”指的是概念与规则获得后在新情境中的运用,这也是学习迁移现象 。( ) 2、在心理学中,传统上被称为技能的东西,在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中被称为陈述性知识。( )  3、学生在学习情景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寻找来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属于接受学习。( ) 4、“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 ) 5、学习策略比认知策略所包容的范围更广 。( ) 6、掌握学习通常要求学生掌握80%-90%的测验项目才能学习下一单元 。( )  7、高智力者其创造性也高。( ) 8、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物出现在反应之前,并引起反应。( )  9、练习的相对同一有利于发挥学习定势的积极作用,练习的变化有利于克服学习定势的消极作用。( )  10、客观测验的优点是教师出题方便,批改方便,但不适合测量学生的高层次能力。( )  得分 评阅人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习得性无助 2、最近发展区 3、合作学习 4、认知风格 5、认知结构 得分 评阅人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2、简述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形成阶段理论的要点。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4、有人说课堂管理就是让学生安安静静听课,老老实实遵守纪律,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提高学习效率。对此你怎么看?(提示:结合课堂管理目标谈) 5、分析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与奥苏泊尔的接受学习理论的异同。

    得分 评阅人 六、论述和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结合你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措施。

    2.王晓刚以中考第五的身份免费进入市重点一中,升入高中后的第一次摸底测验,他只排在第23名,他不服气,努力学习,尤其是临近期中考试更是废寝忘食,希望通过期中考试挽回名誉,然而好运并没有光顾他,期中考试成绩排到31名。尤其是数学一塌糊涂,数学老师找他谈话:“你怎么回事呀?我就怀疑你中考的成绩是不是真的?”他沮丧极了,原有的自信与兴趣消失殆尽,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之所以这样是自己笨的缘故,渐渐地开始讨厌学习,甚至对学习恨之入骨。

    王晓刚怎么了? 他为何如此讨厌上学? 请用学过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分析并回答下面问题:
    (1)造成王晓刚这种状况的可能原因有哪些?(提示:可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 (2)如果你是他的班主任,该怎么办好呢? 《教育心理学》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5 ABBAD 6—10 BDBAB ;

    11—15 DADCD 评分标准:
    本部分每小题1分。凡与答案一致的得1分,不一致(含未选)的不得分。

    二、多项选择题(每个2分,共10分) 1.AB;
    2.ABC ;
    3.CDE;
    4.ABCDE;
    5.ABD 评分标准:
    本部分每小题2分。凡与答案一致的得2分,少选但未错选的得1分,错选、多选、不选的不得分。

    三、判断题(对的打个“√”,错的打个“×”)(每小题1分,共10分)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习得性无助:指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1分),便会感到自己对于一切都无能为力(1分),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1分)。

    2、最近发展区:
    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1分),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1分)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1分)。

    3、合作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1分),小组以合作与互助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学习任务(1分),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模式(1分)。

    4、认知风格:个体感知、记忆、思维(1分)、问题解决、决策以及信息加工(1分)的典型方式(1分)。

    5、认知结构:是指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1分),他们已有的全部观念内容和组织(2分)。

    评分标准:
    本部分每小题3分,只要关键词及表达意思正确即可给分。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答案要点:
    (1) 马斯略将需要分为7个层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前四项被称为缺失需要或基本需要,后三者为发展或称成长需要。(2分) (2)基本观点(2分) 其一,越是低级的需要就越基本,越不可缺少。

    其二,低一层需要基本满足后,便会降低对人的影响力,使人转而追求高一层的需要。

    其三,如果某一层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便会使人长期停留在该层需要的追求之中,该层需要就成为个体的优势需要。

    其四,个体在追求较高层次的需要中,如果受到过重或过多的挫折的话,还会使个体返回到较低层次的需要中来,以低级需要的满足来安慰自己。

    其五,只有前几层需要都大体满足之后,个体才能够形成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是永无止境的。

    (3) 启示(2分) 学生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获得归属、爱以及尊重的需要,这些需要的缺失必将影响认知需要的发展。因此热爱、尊重学生,让学生获得归属感依然是应该重视的一个课题。

    评分标准:
    本部分6分,只要大意正确就即可给分;
    如果要点缺少,酌情扣分;
    如果关键词错误,该得分点不得分。

    2、简述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形成阶段理论的要点。

    (1)活动的认知定向阶段(1.5分) (2)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1.5分) (3)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1分)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1分) (5)内部言语阶段(1分) 评分标准:
    本部分6分。如果要点缺少,酌情扣分;
    如果关键词错误,该得分点不得分。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1)问题情境(0.5分) (2)知识经验(0.5分) (3)问题表征(0.5分) (4)功能固着(1分) (5)心理定势(1分) (6)动机与情绪状态(1分) (7)原型启发(0.5分)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不仅直接影响着解决问题的动力,而且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1分) 评分标准:
    本部分6分,只要答对7点的,就得满分;
    如果要点缺少,酌情扣分;
    如果关键词错误,该得分点不得分。

    4、有人说课堂管理就是让学生安安静静听课,老老实实遵守纪律,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提高学习效率。对此你怎么看?(提示:结合课堂管理目标谈) 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分) 课堂管理确实具有维护课堂纪律,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但就完成任务而言应涵盖三个方面:
    (1)争取更多时间学习(1分) (2)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2分) (3)帮助学生自我管理(2分) 评分标准:
    本部分6分,只要要点答对就得满分;
    如果要点缺少,酌情扣分;
    如果关键词错误,该得分点不得分。

    5、分析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与奥苏泊尔的接受学习理论的异同。

    发现学习就是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1分) 接受学习主要指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传给的知识。(1分) 相同点:(1分) 布鲁纳和奥苏伯尔都强调意义和理解,强调原有的认知结构的作用,也强调学习材料本身的内在联系。

    不同点:(3分) 一是侧重点不同:接受学习强调现成知识的掌握;
    发现学习则强调探究过程。

    二是呈现学习材料的方式不同:在授受学习中,教师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呈现一些提示性的线索。

    三是学习的心理过程不同:在接受学习中,学生只需直接把现在的知识加以内化,纳入到认知结构中,在发现学习中,学生必须首先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归纳结论,再把结论归纳到认知结构之中。

    四是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同:在接受学习中,教师起主导、控制的作用,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而不控制具体的学习过程。

    评分标准:
    本小题6分,各得分点只要意思到位即可得分。

    六、论述和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你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措施 答案要点 :
    (1)培养创造意识 (2分) (2)减轻学生负担,开阔创造空间(2分) (3)塑造创造性人格(3分) ü 创设宽松、民主的环境 ü 保护好奇心 ü 鼓励学生和有创造性的人接触 (4)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3分) 方法有:发散思维训练;
    推测与假设训练;
    自我设计训练;
    头脑风暴训练。

    评分标准:
    本部分10分,主要观点对就给分。要求有述有论,只述不论或者只论不述者,最多给一半分。

    2、 答案要点 :
    (1) 原因:(5分) 主观原因:
    ①体验挫折 升入高中第一次摸底考试排名靠后,获得是痛苦的体验。

    ②求胜心切 通过努力想在期中考试中考出好成绩,但求胜心切,动机过强,导致考试焦虑,发挥失常。

    ③习得无助 连续两次考试落后,导致自信心下降,产生习得无助感。

    ④归因偏差 没有考好,归因为自己笨。

    客观原因:
    ü 学校激烈的竞争氛围 ü 教师的冷嘲热讽,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2) 措施(5分) 1) 充分利用期望效应 2) 赏识激励,培养自信 3) 加强成就动机训练。

    4) 指导学生正确归因 5) 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6) 争取各任课老师以及家长的配合 评分标准:
    本题10分,根据参考答案的大意酌情给分,不必局限于答案本身,意思到位即可得分。

    《教育心理学》新为终考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 A.桑代克 B.冯特 C.班杜拉 D.华生 2.西方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是:C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量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哪种?D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法 C.测验法 D.文件分析法 4.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 A.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采用精密的实验仪器。

    B.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将真实的自然环境与实验条件的控制结合。

    D.在运用实验法时,在正式实验前,可进行小样本初试,如有不妥,可进一步修改实验设计。

    5.以下哪项不属于测验法的优点?B A.施测简便 B.客观真实性容易受到被试回答问题时的主观性的影响 C.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分析 D.所得资料比较真实可靠 6.以下哪种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A A.个案研究法 B.测验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实验法 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D A.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C.德国心理学家斯腾 D.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8.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B A.自我中心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哪个阶段?A A.具体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10.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哪种线索为依据C A.内外 B.内部 C.外部 D.以上都不对 11.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包括以下哪种发展。D A.认知 B.情感 C.社会性 D.兴趣 12.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的心理学家是:A A.桑代克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1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A A.桑代克 B.奥苏贝尔 C.维果斯基 D.布鲁纳 14.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是:A A.观察学习 B.模仿学习 C.强化学习 D.直接学习 15.哪种强化是观察者不直接受到,而看到榜样受到强化,从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动机B 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间接强化 D.模仿强化 16.按照布鲁姆等人的认知教育目标分类,代表着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目标是:D A.知识 B.领会 C.运用 D.评价 17.下列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是:A A.游泳 B.持有的“生命在于运动”的观点 C.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北京 D.有效记忆的方法 18.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反映出了人格的:B A.社会性 B.稳定性 C.整体性 D.独特性 19.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之一是:C A.产生式 B.概念 C.命题 D.原理 20.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的看法,学生在进行分数除法的运算时所表现出的是:D A.观念性知识 B.策略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21.以下不属于动作技能的有:A A.想象 B.书写 C.体操 D.舞蹈 22.关于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B A.不同的程序性知识,练习时所需问题的类型不同 B.练习越快越好 C.分散练习优于集中练习 D.练习要尽可能多样化 23.关于动作技能,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C A.动作技能是一种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 B.动作并不是运动技能 C.眨眼属于动作技能 D.个体越是能经济、合理有效地利用身体动作完成任务,其动作技能水平就越高 24关于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以下说法错误的有:D A.二者的活动对象不同 B.智力技能是动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 C.复杂的动作技能往往包含认知成分 D.智力技能是动作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 25.动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以下哪个不正确:A A.原型定向 B.认知 C.分解 D.联系定位 26.以下关于动作技能的培养,错误的是:B A.了解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 B.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 C.理解任务的性质和情境 D.示范与讲解 27.加里培林把智力技能的形成划分为五个阶段,以下哪个不属于这五个阶段。C A.活动的定向 B.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 C.自动化 D.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 28.元认知知识不包括以下哪种D A.关于人的知识 B.关于任务的知识 C.关于策略的知识 D.关于元认知体验的知识 29.关于学习策略的说法,错误的是:A A.学习策略只有内隐的。

    B.凡是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的程序、规则的都属于学习策略范畴 C.学习策略是会不会学习的主要标志 D.学习策略可以通过教学来发展 30.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对有些英语字母语音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属于学习的B A.理解 B.迁移 C.应用 D.定势 31.数学中学到的逻辑推理规则,有利于物理问题的解决,这属于C A.顺向迁移 B.负迁移 C.正迁移 D.逆向迁移 32.羽毛球打得好的人,其网球也打得好,是因为二者之间有共同的成分,该观点属于D A.概括说 B.三维迁移理论 C.关系转换说 D.相同要素说 33.下列项目中叙述错误的是A A.复述主要是死记硬背 B.勾画、眉批和做笔记是一种认知策略 C.不同学科所要求的学习策略可能会不同 D.学习策略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就能教会的 34.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迁移是原有认知结构与新学习知识的相互作用,影响学习迁移的关键因素中,下列哪个是不正确的B A.稳定性 B.系统性 C.可辨别性 D.可利用性 35.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恍然大悟”或“豁然开朗”的情况,这一现象可以用以下哪个来解释。C A.心理定势 B.迁移 C.酝酿效应 D.功能固着 二、多选题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BC A.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B.学生学习 C.教师教学 D.人与动物的心理现象 2.先天遗传论的代表人物有:CD A.斯金纳 B.华生 C.高尔顿 D.霍尔 3.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通过动作所获得的对客体的适应而实现的,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取得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平衡,达到平衡的途径有:AD A.同化 B.理解 C.认知 D.顺应 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的思维具有哪些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AC A.符号性 B.具体性 C.逻辑性 D.运算性 5.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包含的内容有:ACD A.认知领域的学习 B.智力技能领域的学习 C.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 D.情感领域的学习 6.以下关于学生学习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有:BCD A.以学习人类直接经验为主 B.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 C.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D.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7.布鲁纳认为每一个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哪几个过程。ABD A.获得 B.转化 C.认知 D.评价 8.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条件有:ABC A.把握好课堂教学的速度 B.使用表象 C.使用类比 D.掌握练习的程度 9.原理学习的基本方式有:BC A.概-规法 B.例-规法 C.规-例法 D.规-概法 10.程序教学可以按照教材的编排方法分为:BD A.阶梯式程序 B.直线式程序 C.螺旋式程序 D.分支式程序 11.关于智力技能的培养,说法正确的有:AD A.形成条件化知识 B.促进命题知识的自动化 C.不断示范 D.科学练习 12.自我调节学习是一个循环过程,包括哪些阶段。BCD A.自我认知 B.目标设置与策略计划 C.策略执行与监控 D.策略结果的监控 13.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有:ABD A.良好的人际关系 B.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 C.较好的教学组织能力 D.愉快地接受自己的职业角色 14.关于教师的威信,说法正确的有:ABC A.教师威信即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B.教师威信一旦形成,就会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

    C.教师威信一旦形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D.教师威信的形成,主要是客观条件作用的结果。

    15.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具有哪些教学能力ABCD A.把握教学过程的能力 B.教学监控能力 C.教学组织能力 D.教学反思能力 16.在教学目标上,马杰提出行为目标有3个要素:BCD A.对象的认知程度 B.可接受的行为标准 C.可观察的行为 D.行为发生的条件 17.下列选项中,属于内部归因的是:AB A.能力 B.努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 18.下列选项中属于内部的学习动机有:BC A.通过好成绩寻求较高的社会地位 B.要求了解和掌握新知识 C.力求解决某一问题 D.努力赢得老师的表扬 19.在运用行为强化法对儿童进行道德行为训练时,一般的强化手段有:AD A.正强化 B.榜样示范 C.小组讨论 D.负强化 20.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下列哪些说法正确。AD A.在前习俗水平,个体着眼于行为的具体结果与自身的利害关系。

    B.在习俗水平,个体认识到法律的人为性,并考虑全人类的正义和个人尊严的基础上形成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

    C.在后习俗水平,个人开始意识到人的行为必须符合群体或社会的准则。

    D.在后习俗水平,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有独立的价值标准,思想超越了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

    21.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方法有:ABCD A.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 B.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 C.恰当地运用外部强化 D.使学生学会自我强化 22.关于动机的说法,正确的有:BCD A.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状态。

    B.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C.一般来说,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

    D.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

    23.连续失败的体验会使学生产生无力感,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或消除学生的无力感。BD A.更多体验到成功 B.消除学校中的“不可控状况” C.教师更多地鼓励学生 D.防止学生产生“结果不可控”的认知 三、判断题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Χ 2.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Χ 3.观察法的优点之一是观察所得到的材料是真实的、符合实际的。√ 4.中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Χ 5.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观点上,华生强调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6.在斯金纳看来,消极强化就是惩罚。Χ 7.皮亚杰的三座山实验说明了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性。Χ 8.学生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智力类型差异、智力发展水平差异、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9.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操作性学习。Χ 10.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11.建构主义学习论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之一是教师要尊重学习者,无条件地接受学生。Χ 12.按照安德森的观点,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来表征。√ 13.促进概念学习,要给学生提供概念范例。√ 14.原理学习中,例-规法指先呈现要学习的规则,然后用例证来说明规则。Χ 15.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将新的命题与命题网络中的有关命题联系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要对信息进行精加工和组织。√ 16.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自动化的技能的过程。√ 17.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不适合程序性知识的学习。Χ 18.从动作是否连贯的维度,可将动作技能分为内循环技能和外循环技能。Χ 19.在动作技能的练习中会出现“高原现象”,可以通过改善练习方法和练习环境加以克服。√ 20.智力技能培养的策略之一是形成条件化知识。√ 21.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活动的对象不同。动作技能的活动的对象是外显而易见的骨骼和肌肉的操作,而智力技能的活动对象是头脑中的映像。√ 22.学生元认知发展是从自控到他控。Χ 23.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策略是可以通过教学来培养和改善的。√ 24.定势对迁移的影响有两种:促进和阻碍。√ 25.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采用编制歌诀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这属于复述策略。Χ 26.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越多,迁移就越容易。√ 27.几何证明中的反证法实际就是手段—目的分析法。Χ 28.问题解决具有问题情境性、目标指向性、认知操作性等三个特点。√ 29.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观点,儿童仅把成年人的要求当作道德判断的标准处于前习俗水平。√ 30.道德品质的基础是道德动机。Χ 31.原型启发有助于问题解决。√ 32.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性思维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33.教师威信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教师本身的素质。√ 34.加涅将教学目标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和动作技能四种。Χ 35.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观点,当儿童为了得到家长的奖励而去做家务时,这名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处在习俗水平。√ 36.根据学习活动的目标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来动机。√ 四、填空题 1.用饿猫逃出笼箱的着名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桑代克) 2.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3.(测验法)是指运用某种测验测量人的某种心理现象,使之数量化并加以研究的方法。

    4.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向被调查者提出有关问题,让其回答,了解某一心理活动的发生及其条件,从而了解这一心理活动的方法是(调查法) 5.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指的是(顺向)迁移 6.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是(动作技能) 7.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是(心理定势) 8.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自我效能感) 9.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这种学习是(学习策略) 10.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品质,这一个心理现象是(创造性) 11.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中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这是(学习迁移) 12.当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他功能的心理特点。这一心理现象是(功能固着) 13.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与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方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 14.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称为(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

    15.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6.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主要由三个阶段构成:陈述性阶段、程序化阶段、(自动化阶段) 17.教育心理学常用的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和(文件分析法) 18.学生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19.主体对其自身的认识,是其社会性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方面。这种心理现象是(自我意识) 20.遗传决定论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21.(消极)强化是由于某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个操作反应发生概率的作用。

    22.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称为(学习) 23.班杜拉将观察学习分为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和(动机过程) 24.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以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25.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26.程序性知识可以划分为模式识别程序和(动作步骤程序) 27.动作技能一般包括三个成分:动作或动作组、体能、(认知能力) 28.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称为(智力技能) 29.在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 30.依据学习迁移规律和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编排教材要做到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1.由问题引发,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认知策略去解决疑难的过程,称为(问题解决) 32.陆钦斯的“量杯实验”充分表明了(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33.在问题解决中常用的启发式策略主要有:手段-目的分析法、(逆推法)、联想法、简化计划法。

    34.创造性评定的基本原则有:一致性原则、多样性原则、(适用性原则) 35.动机的作用有:激发行为、为行为定向、(维持行为) 36.马斯洛先后提出了7种需要,从低到高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7.习得性无力感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又称(无力感) 38.外来动机的激发需要注意:使学生建立起明确恰当的学习目标、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对学习结果进行恰当的评价、适当开展竞赛、选用有效的强化物、多种正强化,慎用(负强化) 39.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称为(品德) 40.道德认识的形成表现在三个方面: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和(道德信念)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