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计划总结 工作报告 领导讲话 致辞演讲 心得体会大全 应用材料 实用文档 党团建设 专题范文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 党委党建
  • 人大工作
  • 政府政务
  • 政治协商
  • 纪委监委
  • 专题党课
  • 办公厅室
  • 组织人事
  • 意识形态
  • 统战民宗
  • 政法机关
  • 经济发改
  • 财税金融
  • 国土资源
  • 农业农村
  • 工信交通
  • 经贸商务
  • 文广体旅
  • 监督管理
  • 城建环保
  • 科技教育
  • 卫计防疫
  • 人社民政
  • 部队人武
  • 公司企业
  • 群团工会
  • 教师教育课程问题导向式教学(PBL)制约因素初探

    时间:2021-07-16 04:06:38 来源:职场写作网 本文已影响 职场写作网手机站

    摘 要:基于问题导向式教学(PBL)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实践,揭示其主要制约因素有教师因素、学生因素、课程教学管理体系、课程学习资源等。需要有效改善上述制约因素,以推进PBL在教师教育课程领域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问题导向式教学;教学体系;学习资源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导向式教学(PBL)的应用概况

    问题导向式教学,其本意为问题导向学习(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最初主要在医学教育领域中提出和开始应用,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的教学方式,其通过小组讨论进行以个案问题为基础的问题分析、解释与解决。20世纪80年代以来,PBL在美国从研究型大学扩展到教学型大学,在以职业教育为主的学校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问题导向学习法在我国也已经逐渐从临床医学领域扩展到了多个领域的应用性专业课程教学中,也在教师教育领域开始受到重视。

    近年来,我们在学习借鉴以往人们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开展了应用PBL于“教育心理学”等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认为有必要改善有关制约因素,以有效推进PBL在教师教育领域的合理应用。

    二、教师教育课程问题导向式教学(PBL)的主要制约因素

    实践表明,教师教育课程PBL教学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教师主体因素、学生主体因素、课程与教学管理体系、课程学习资源等,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到PBL教学的实施过程与教学效果、目标的达成。

    1.教师因素

    以往研究与实践中揭示影响PBL教学应用的教师因素主要包括师资数量、对教师的传统认识、教师素质、教师的意愿、教师在PBL中的态度、教学经验、实施能力等。我们的教学实践发现,目前制约PBL教学应用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PBL教学的理念还未被多数教师真正理解和接受,教师乃至教学管理者共同的困惑是关于PBL是否能使学生系统掌握应有的知识,担心PBL的方法在地方院校中会因为学生总体素质的欠缺,导致学生知识获取不足,从而影响到未来的发展。同时未能基于教育科学与实践的复杂性原理深刻认识到开展PBL教学的意义,因而一些教师对开展PBL教学主动性不足。

    其次,教师的教育素质与能力还不能适应PBL教学的要求。在PBL教学中,教师需要承担诸多不同于传统教学的角色行为与任务,如营造学习共同体、创设问题情境、激活背景知识、发挥“支架”作用、引导学生反思等,这要求教师具备多方面的能力与素养:具有较为丰富的教育及相关领域的知识,熟悉PBL的教学原理及目标,具备领导和组织才能;熟悉课程的整体目标,各部分的学习目标、架构和逻辑;具备较强的课程设计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创设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教学组织能力强,熟悉各种有效激励技巧,能及时提供并接受回馈;熟悉各种学习资源,熟悉各种评价学生的原则和方法等。而受长期的教师中心取向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与专业素养、教学经验、实施能力等还不能适应PBL教学的这些要求,仍然习惯于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有研究指出,目前在教师教育中实施“问题导向”教学还存在着教师不顾学生的主体需求及社会现实,一味从教学目标出发来展开问题,导致教与学的效率不高的问题。我们也发现一些教师不善于结合教育实际问题开展PBL教学课程设计,难以有效指导学生开展问题研究、组织研讨活动,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终结性评价,不愿开展与PBL教学相适应的过程性评价工作等。这些欠缺导致教师对PBL的应用流于形式,脱离教育现实的误区,如教师引导学生不足,提出的研究课题太难或太易;问题指向不明、范围过大,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思维规律,脱离教学的重点、难点等。

    2.学生因素

    以往的研究与实践中揭示,影响PBL教学应用的学生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知识储备、个性特点、学习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学习期望等方面。我们的教学实践与此比较一致。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学生习惯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学灌输和背记教材上的现存知识,对于需要在课外付出一定时间和精力的研究性学习不太适应,存在畏难情绪,与开展PBL学习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存在差距。在PBL教学的各个环节均暴露出一些问题与不足:一些学生在PBL实施过程中不善于确定研究课题,找不到问题的重心,难以自主确定研究课题;不善于迅速查阅和分析文献资料,一些课题研讨不能有效开展,流于形式,提出研究假设的思路不够灵活;开展小型调研与实验的综合协调能力较弱,撰写小型研究报告的规范意识与写作能力欠缺;展示学习与研究成果重点不突出,缺乏新意;各自为战,缺乏对各组之间学习状况的关注,相互评价不够严谨,责任意识不够强等。

    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PBL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强弱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以往的实践和我们的教学中,均发现学生学习小组内的学习主动性、学生能力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同时也有一些学生因忙于课外兼职等其他事务,在学习中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不足,这些学生存在搭便车的学习行为,没有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导致有的小组学习成果报告的撰写和小组课堂汇报成了其他小组成员的任务甚至是小组长的独角戏,但投入不足乃至学习缺位的学生仍然有可能获得同样的学习评价。

    3.课程教学管理体系

    目前应用PBL教学还面临一些课程教学管理体系方面的制约因素。一是课程体系的合理调整与教学进度计划的合理设计问题。教师教育课程既有公共性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也有与各教育方向相结合的“课程与教材教法”以及更具专业性的学科基础课程,不同的课程应用PBL教学的具体要求和实践模式有所不同,这给教师开展PBL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相应的管理困难。尤其是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倾向于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教学进度的计划性,而开展PBL教学要求以主题式、模块式集中学习的方式推进教学,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环节的力度,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将需要学生自己探究的问题的解决思路呈现给学生,不能够简单地按章节来推进教学;同时开展PBL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投入的时间、精力都比传统教学方法多得多,直接带来了与传统教学管理秩序的矛盾。

    二是班级规模因素与活动性教学组织不利。开展PBL教学,要求班级规模不宜过大,尽可能以小班教学为宜,这有利于各组学生充分参与和展示学习成果,便于教师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而自从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来,课堂教学班级规模普遍偏大,一些教师的教育公共基础课甚至是以大课的形式开设,导致不利于充分开展PBL教学。同时不适应活动性教学的组织形式,导致PBL教学过程中学生分组合作研讨无序进行、组织松散、流于形式。

    三是课程评价机制存在问题。传统的课程考核与评价机制偏重于终结性评价,通常是以期末考试结合平时考查的形式进行,实际执行则基本上是以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权重为主,同时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也偏重于平时的听课、检查教案等方面,这样的考核评价便于操作,但不利于全面反映教师的教学成效与学生的学习成果。PBL教学则更注重过程性评价,更注重通过考查学生如何开展问题研究、合作学习、学习成果汇报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能从中得以体现,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统一,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学生互评的统一。同时在PBL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各教学专题,编制相应的教学指导书等教学材料,这些材料不同于传统的教案,不是简单地逐章逐节地分解与展现教材知识点,而是以问题为核心和导向,引导学生学会综合性地掌握和运用书本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而不同的学习与研究主题所要求的教学指导书的内容与形式往往变化较大,教学实施过程也更为灵活多样,这就给教师的教学评价带来了挑战。

    4.课程学习资源

    由于PBL教学结合教育实际问题进行,研究的主题和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大的拓展性,往往涉及教育科学、相关社会科学以及各自然科学的诸多领域,因此需要充足的课外教学资源。大学扩招以来,地方院校在图书资料、教学电子资源的建设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开展研究性学习所要求的资源总量还存在较大距离,学生在实际开展问题研究的过程中难以及时查阅到所需的图书资料、国外文献资料,导致片面依赖中国知网、百度等网络资讯,影响了研究性学习的广度与深度,误导了对学习资源来源的认识与理解。

    三、主要制约因素的改善对策

    1.教师因素的改善

    (1)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主动应用PBL教学,培养善于应用教育科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高素质未来师资。(2)要求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增强研究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在问题创设、提出研究设想与假设、搜集文献、开展调研、小组研讨、成果提炼与汇报等PBL的各个环节能够有效引导师范生开展PBL教学。(3)开展教研活动,多多相互观摩PBL教学改革,反思教学实践,不断提高应用PBL教学的能力,结合课程实际灵活应用PBL教学。

    2.学生因素的改善

    (1)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克服进行PBL学习的畏难情绪,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开展PBL学习的意义,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求学生平时不断增强应用性研究的意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在PBL教学的各个环节及时给予帮助,全面锻炼学生开展教育应用性研究的能力。(2)加强教学组织,严格要求学生,加强学生的分工合作,杜绝搭便车现象,使每个学生都有效参与到教学中来。

    3.课程教学管理因素的改善

    (1)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在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模式等方面更具灵活性,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师资转型;(2)加大教学建设投入,逐步减小班级规模;(3)改革课程评价机制,倡导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推动评价的多元化发展,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评价中来,凸显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

    4.课程资源的改善

    通过加大投入,推动课程学习资源的立体化发展,包括图书资料、各类电子资源、资源共享渠道等方面的建设,使师生开展PBL教学拥有比较便捷的学习资源。

    参考文献:

    [1]陆希平.问题导向学习:文献回顾与未来展望[J].西北医学教育,2006(04).

    [2]李国强.问题导向式教学(PBL)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现状与前瞻[J].课程教育研究,2013(34).

    [3]汤丰林,申继亮.论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师观:兼论我国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角色的变化[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04).

    [4]王苏珏.从师本到生本:对实施有效“问题导向”教学的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6).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