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计划总结 工作报告 领导讲话 致辞演讲 心得体会大全 应用材料 实用文档 党团建设 专题范文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 新春致辞
  • 庆典致辞
  • 综艺晚会
  • 主持致词
  • 精彩演讲
  • 竞职竞聘
  • 就职离任
  • 慰问贺词
  • 嫁娶喜寿
  • 悼文唁电
  • 赣南脐橙中黄龙病研究进展

    时间:2020-08-16 04:05:28 来源:职场写作网 本文已影响 职场写作网手机站

    摘要 黄龙病是柑橘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本文从黄龙病病原菌、染病症状、防治措施三个方面阐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黄龙病研究的进展,旨在为赣南脐橙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赣南脐橙;黄龙病

    赣南脐橙乃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引种成功至今,历经几十年发展,江西省赣州市已经成为中国脐橙主产区,脐橙种植面积世界第一、年产量世界第三,有25万户农民种植脐橙,从业的农村劳动力近百万人。2014年全市柑橘种植面积236万亩、产量155万吨。其中脐橙种植面积168万亩、产量122万吨。赣南脐橙成为赣州名副其实的农业“当家树”、农村“致富树”和农民“摇钱树”,已经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但近年来一种名叫“黄龙病”的病害悄然侵入脐橙产区,造成脐橙大面积减产,甚至致使很多果农改种桃树、百香果等其他水果。

    1冀龙病病原菌研究进展

    柑桔黄龙病是柑橘生产中危害最重、威胁最大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是世界柑橘产区的重要检疫性细菌病害之一,是由一种限于韧皮部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能够侵染包括柑橘属、枳属、金柑属和九里香等多种芸香科植物。具有暴发性强、发展迅猛、危害大等特点,对我国柑橘产业构成了巨大威胁。

    20世纪70年代,黄龙病病原菌被认为是病毒,后来又一度被认为是一种类似支原体的原核生物(Mycoplasma LikeOrganisms,MLOS)。Doi等首次在植物中发现了类菌原体病原,而Laflche等通过用电镜观察,发现南非青果病和印度枯梢病等病株筛管的组织中也存在类菌原体,因此推测柑橘黄龙病的病源是类菌原体。然后在中国台湾发现的立枯病和菲律宾地区感染的叶斑驳病植株体内同样观察到了类菌原体。因为这种病原体的膜有3层结构,膜的厚度大概有20nm,比类菌原体的界限膜厚得多,因此又认为,这种感染植物的病毒是一种未命名的病原菌。Garnier等研究发现柑橘黄龙病病原的膜结构中,内、外2层膜之间的肽聚糖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结构十分相似,推测柑橘黄龍病的病原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属于变形菌门的α亚群,病原为Proteobacteria纲,韧皮部杆菌属,其形态与螺原体及菌原体不同。根据菌体的热敏感性,可分为亚洲型(candidatusLiberobacter asiaticus)、美洲型(Ca.L.amercanus)&非洲型(Ca.L.africanus)。

    2柑橘黄龙病染病症状

    柑橘类植物感染黄龙病菌后并不立即显症,存在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因品种、树龄、健康状况、种植环境等而异(Gottwald,2010),但相比其他病原体,黄龙病菌的潜伏期较长。

    感染黄龙病的柑橘果实的典型症状是着色异常、果小、畸形。染病沙糖橘等宽皮柑橘的果实常表现为果蒂和果肩周围先褪绿转色,其它部位仍然为青绿色,且因蜡质形成受阻而无光泽。果农称之为“红鼻子果”或“红肩果”。染病甜橙树的果实常表现为青果,病果的果汁味酸、淡,果实中心柱不正(钟云,2012)。另外感染黄龙病的柑橘种子减轻,多败育且萌发率降低(Dagulo etal.,2010)。

    感染黄龙病的柑橘叶片的典型症状是黄化、变小。据病程长短。叶片黄化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斑驳型黄化,一种是均匀黄化。染病早期,叶片常显现为斑驳型黄化,待病菌散播到全树后,新梢抽生的叶片一般为均匀黄化(Bove,2006)。

    病根表皮易脱离、腐烂,蔡明段等,2011。Johnson等(2013)指出。黄龙病菌优先定殖在根中且分布较为均匀,这也是为什么仅仅砍除病枝并不能有效控制黄龙病的原因所在。

    3黄龙病的防治措施

    黄龙病传播途径为带病毒的苗和木虱,不会通过土壤、流水、大风、修剪、其他昆虫及动物来传播感染。果园只要没有木虱。黄龙病就不会传播开来。

    中国学者林孔湘教授曾提出控制黄龙病要用“三步法”(Lin,1956),即使用无毒繁殖材料、铲除病原(树)和防控木虱。该方法至今仍然是柑橘黄龙病防控的不二方法,已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其中防控木虱是控制病情蔓延的关键性措施,也是在疫区现有柑桔园将损失降到最低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因为木虱的体内就带有大量的病原菌,木虱的存在与韧皮部杆菌的传播有着紧密联系。

    柑桔木虱喜栖息于柑橘树冠外围及顶部的新芽、嫩梢上。在本地正常年份每年发生7代,幼虫的3个发生高峰期依次为5月上旬、7月上旬和9月上旬,分别与柑桔的春梢、夏梢和秋梢抽发高峰期相吻合。10~12月都有若虫产生。据研究,柑桔木虱可安全越冬的纬度范围几乎与柑桔的经济栽培纬度范围一致,柑桔木虱春季(19.6℃)成虫寿命平均40d,最长98d,卵期15d,若虫25d,雌成虫产卵前期13~19d,每世代历期56d左右。木虱不同虫态对黄龙病美洲种和亚洲种感染率的研究表明。若虫比成虫感染率高。

    取食了带病植株汁液的成虫,如在不带病植株上刺吸24h就可将病菌传播给不带病植株。以100~200m的近距离较易传播。需及时防控,防控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木虱防治工作要群防群治,全面联动,做到不漏村、不漏园、不漏株。种植无病毒种苗、及时挖除病树、及时杀灭柑橘木虱和加强树体管理。

    (2)、每年柑桔春、夏、秋梢抽发期,应统一抹芽放梢,并于新梢长1~3cm时,统一喷药。有效药剂有: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倍液或5%啶虫脒乳油2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5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以上药剂可交替使用。

    (3)、柑桔晚秋梢和冬梢抽发数量较少,而大部分柑桔木虱成虫、若虫集中在晚秋梢和冬梢上栖息取食,此时各进行一次统一药剂防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喷药后,再抹除晚秋梢和冬梢,减少越冬虫源。

    4展望

    从发现柑橘黄龙病至今,科研工作者对其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在黄龙病细菌基因组学、柑橘病理学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对病原和宿主的相互作用有了一定了解,但仍然没有发现对黄龙病病菌直接有效的药剂,只能对木虱进行防控。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在这一领域首先应该获得病菌的纯培养,以得到菌种鉴别结果;其次应该从分子生物学方面着手,培育抗性柑橘品种。此外,施用农药防控木虱有引发食品安全事件的隐患,应大力研发利用木虱趋避物质、木虱的天敌昆虫、细菌、病毒等生物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