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计划总结 工作报告 领导讲话 致辞演讲 心得体会大全 应用材料 实用文档 党团建设 专题范文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 交流发言
  • 民主生活
  • 检查剖析
  • 整改措施
  • 事迹材料
  • 经验材料
  • 考察推荐
  • 申报申请
  • 研究实验
  • 学习探索
  • 知识竞赛
  • 软文推介
  • 多维度视角下提升医学生就业能力

    时间:2021-07-13 04:06:46 来源:职场写作网 本文已影响 职场写作网手机站

    [摘要]文章在分析就业能力内涵与医学生就业困难原因的基础上,采用多维度的分析方法,从思想维度、素质维度、能力维度、实践维度等方面探讨理念变革,并从制定明确目标、完善培养体系、促进机制联动、开展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完善就业指导与服务等方面进行路径探索,从而实现提升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目标。

    [关键词]多维度 医学生 就业能力 变革  路径

    [作者简介]牛磊磊(1972- ),女,江苏徐州人,徐州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徐州  22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文学与医学对话:叙事医学视域下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2014SJB40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31-0087-03

    一、就业能力的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能力是“区分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是个人的一种“潜在特质”,能力与“工作绩效表现”具有因果关系。能力是包含个人知识、技能、素质、意愿、潜能等因子的综合范畴。就业能力是个体能力中的一种,该词来源于英文“employability”,国内学者有“可雇佣能力”“可雇佣性”“就业力”等不同的译法。就业能力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就业能力是指获得工作的能力,广义的就业能力既包含获取工作的能力,还包括“持续完成工作,实现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本文所指的就业能力是广义的概念,指获得工作及保持职业良好持续发展的能力。笔者认为,医学生就业能力是学习能力、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综合。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必须围绕五个方面,更新就业指导理念,制定明确目标,完善培养体系,促进机制联动,完善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努力促进医学生就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医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从就业形势方面分析

    第一,毕业生群体庞大。目前,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医学毕业生群体逐渐增多,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30余万人,而医学类毕业生有119万人。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多不断增加就业压力,医学类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步凸显。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曾调查31个省(市、区)的3079所高校或分部、分院,调查抽样数达到44.4万人,统计分析得出2009大学生失业率最高前10个专业中,医学类专业占3个。第二,就业区域不平衡。由于我国存在城乡分割、区域分割、所有制分割,导致劳动力市场分割,这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社会结构性原因的具体体现,也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从医疗机构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来看,城市医疗人才日趋饱和,医院用人标准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医学人才需求迫切,但很多医学生缺乏基层就业意愿,因此城市中级别较高的医院壁垒重重,毕业生蜂拥而至,屡战屡败,而基层医疗机构求贤若渴却无人问津。第三,专业对口率低。中国社会科学院对12所高校的调查表明,目前约1/3的毕业生在从事与其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医学毕业生中,目前只有约1/6从事医疗工作。医学专业的学制长,学习科目多,记忆量庞大,实验操作多,教育成本高,如果将来不从事医学相关专业,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

    (二)从医学生方面分析

    第一,就业观念滞后。许多医学生报考医学专业并非单纯源于兴趣与志向,而是附加了经济利益的考量,学生对专业分类、医学的意义、职业发展、价值实现等缺乏明确认知,选择医学专业具有盲目性、从众性、片面性,职业愿景过高却缺乏内在发展动力,“就业的期望值居高不下,就业观念还停留在精英教育时代,缺乏竞争意识和紧迫感,缺乏开阔的行业视野,普遍认同的就业渠道和意向太窄。”医学生就业选择面比较局限,主动就业、基层就业及自主创业的意识淡薄。第二,人文素质薄弱。目前在我国医学教育中,人文缺失现象严重,医生重疾病,轻患者;重生理,轻心理;重检验数据,轻身心感受;重治疗,轻抚慰。在医学院校,文、史、哲、艺、伦理等人文学科依然处于边缘化地位,学校忽视医德教育的人文价值取向,校园文化中的人文氛围相对淡薄。此外,人文专业师资薄弱,医学生也因专业课程较重,无暇顾及人文知识的积淀及人文素质的拓展。医学生人文底蕴的浅薄,不仅阻碍思维能力、批判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削弱了就业竞争力。第三,沟通技能匮乏。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医学生成功就业及成就未来事业发展的基础。一方面,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帮助医学生有效传递信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促进团队良好协作、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面临当下的医患形势,医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在医疗实践中深入了解患者的内心体验,促进医患互信,妥善处理医患关系。而目前,不少医学毕业生语言表达、写作、沟通、协作能力都较差,知识面较窄,思路局限,表达不清,沟通不畅,难以适应日益严峻的就业竞争。这既使得医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具有先天不足,又制约了未来从事医疗职业的长远发展。第四,耐挫能力低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医学教育逐渐褪除精英教育的华衣,近年来医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加大,一些医学生由于自主就业意识淡薄、人文素质薄弱、沟通能力匮乏、求职技能欠缺等原因,造成面试时屡遭惨败。在遭受挫折后很难面对现实,易造成医学生心理压力逐渐加大,出现自卑、胆怯、焦虑、嫉妒、逃避、悲观等负面情绪,无法积极从容应对现实困境并及时做出战略调整。

    三、提升医学生就业能力的多维度探究

    (一)理念变革

    1.思想维度:重视价值观的塑造。医学生只有在正确思想理念的指引下,才能形成包含诚实自律、意志坚定、独立自主、积极进取、乐观豁达等因子的优秀品质。正确的价值观是规范行为及激励奋进的行动指南。医学生的价值观念、职业精神、人道主义的形成,决定着医学生的人生发展与事业成败。因此,提升医学生就业能力,关键应注重医学生的思想培育。通过教学渗透、榜样示范、教育引导等,重视价值观的塑造,关注医学生的人格与品行。教师应避免生硬说教的宏大叙事风格,而应采取启发督促、以点到面、疏导指引、言行示范等形式,帮助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个人品质,明确自身的价值取向与奋斗目标,合理规划个人发展,有效提升内驱力与动力,不断增强就业实力。

    2.素质维度:加强人文素质培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医学生的人文素质薄弱是阻碍医学生成功就业与制约职业发展的瓶颈。医学毕业生人文素质薄弱很难适应医疗实际工作的需要。一方面,医学生文、史、哲、艺、法律、伦理等方面涉猎较少,由于阅读量少、知识面窄、基础知识匮乏、文字及言语表达能力差等原因,削弱了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医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容易导致敬业精神缺失及职业自尊淡化。毕业生缺乏敬畏、尊重生命的情感,缺乏毕生献身人类健康事业的敬业精神,缺乏作为医师必备的人文修养和人文基础。当今国外医学人文教育的开展值得我国借鉴。里克·卡塞尔曾在《医学中的人文学科的位置》中指出:“人文教育应在医学教育中占一席之地。”在理念上,国外提倡以“社会的人”为中心来构建医学体系,将良好的诊断技能、沟通技能、创新能力,与敬业精神、人道主义、职业道德等综合起来作为培养目标;在实践中,强调课程改革,组建多层级课程模块,将医学与人文“水乳交融”,并贯穿教学全程。近年来,国外医学人文教育有了新的发展,卡伦2001年提出“叙事医学”概念,倡导通过叙事医学来促进医学与文学的交融,并通过叙事能力的培养,深入感知领悟患者体验,从而消除患者与医生之间的隔阂,缓解患者的疾痛,更好地医治患者。医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医学实践中四个重要关系:医生与患者、医生与自己、医生与同事、医生与社会。因此,叙事医学为我国医学人文教育提供一种新思路,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能够增强人文关怀、敬业精神、职业自尊,这是提升就业能力及促进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3.能力维度:注重综合能力培育。医学院校应培养医术高超、敬业人道、意志坚定、能力全面的医学人才,应注重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提升医学毕业生的质量,提升医学生的就业能力。对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要做好全程设计,从医学生入学时,就开始进行新生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等;持续推进专业教育、人文教育、思想教育、职业生涯教育、科研指导等;在实习阶段,辅以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全方面强化并提升医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为促进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4.实践维度:注重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注重通过广泛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医学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全面提升综合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首先,重视见习与实习。医学生在医院见习与实习的经历是为步入工作岗位做准备的一个关键的经历,可以接触到真实病例,感知角色转换,通过学习问诊方法、医患沟通、病例书写等实用技巧,帮助认知自我能力与差距,了解医疗职业对医学毕业生的要求,并根据医生的职业特征、职业精神、职业追求,澄清职业价值观,不断修正职业计划,增强就业意识,明确职业定位,自我激励,主动学习与职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其次,注重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活动。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活动,利用所学专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培养医学生爱心、责任心、意志力,增强医学生服务意识、敬业精神、人文精神,促进职业价值观的生成,增强职业体验,拓展综合素质。

    (二)路径探索

    1.制定明确目标。提升医学生就业能力,首先应该明确目标:要努力提升医学生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应具备的基础能力,包括正确的认知、感悟、思辨、反思、判断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掌握与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又要努力提升医学生的专业素质及能力,包括扎实掌握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及理论,具备一定专业科研能力及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具有优良学习能力、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素质的医学人才。

    2.完善培养体系。医学生专业课程繁重、课时长、记忆量大,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人才,必须设计“搭配合理、营养丰富”的“健康食谱”与“行动规划”。将学业与就业、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统一起来,贯穿教育的全程,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特色化的培养体系,根据医学生培养目标及能力结构分析,设计科学的复合型教学模块,合理安排教学体系。

    3.促进机制联动。围绕共同的培养目标,细化为系列培养主题,合理配置各种教育资源,形成机构合理、运转顺畅的运行机制,各方统一思想、协同联动,将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教学与服务、管理相结合,增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合力,努力提高育人成效,促进医学生的就业。

    4.开展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要想有效提升医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必须重视开展全程化的职业生涯教育,系统规划设计职业生涯教育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将职业生涯教育从入学时就积极宣传,贯穿教育全程。通过专业教师、思想政治教师等通力协作,以课堂教学、专题讲座、能力培训、形势教育、社会实践、就业体验等形式,在深入了解医学生的现实需要与精神需求后,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以贴切实际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医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督促其明确自身的人生定位并为之励志奋进,帮助其明确职业理想,树立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修正职业生涯规划,做好职业提升计划,努力提升专业技能及求职就业能力。

    5.完善就业指导与服务。在开展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就业指导,加强就业服务。要在专业教育中,不断结合就业指导,指明努力方向,强化学习动力,提升就业意识,增强就业本领。在就业指导中,加强就业技能培训与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医学生实际招聘时的实战能力;在就业指导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就业形势教育、自我认知教育、职业价值观教育、诚信教育、择业心理教育、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与帮扶,培育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全面的素质,帮助医学生积极应对各种严峻的挑战,有效提升其就业竞争力。此外,加强就业指导的信息化建设,完善工作网站与信息平台,为医学生提供丰富有效的招聘信息,并积极做好医学毕业生各项就业服务工作。

    医学生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应该努力拓展综合素质,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医学院校应该加快理念与路径变革,为社会输送基础扎实、视野开拓、素质全面、能力突出、特色鲜明的医学人才,有效提升医学生在激烈竞争中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曾诚.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 提升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

    [2]李军凯.大学生就业能力与求职行为的关系研究——基于高校毕业生的调查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王保纯.求解:大学生就业“难不难”[N].光明日报,2014-06-

    24.

    [4]王一方.临床医学人文:困境与出路——兼谈叙事医学对于临床医学人文的意义[J].医学与哲学,2013,34(9A).

    [5]张莉莉.2010年医学类毕业生就业趋势[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11).

    [6]张爱云,杜安强.医学生就业竞争力透析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J].医学与社会,2010,23(6).

    [7]朱琴华,崔丽丽,张金龙.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统计调查与研究[J].江苏高教,2014(3).

    [8]朱宁.论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有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探索,2008(12).

    [9]Cassell E. The Place of the Humanities in Medicine.[M].New York and London: Plenum Press,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