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计划总结 工作报告 领导讲话 致辞演讲 心得体会大全 应用材料 实用文档 党团建设 专题范文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 党团知识
  • 入队申请
  • 入团申请
  • 入党申请
  • 自传评议
  • 意见谈话
  • 思想汇报
  • 转正申请
  • 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115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0-06-16 04:34:36 来源:职场写作网 本文已影响 职场写作网手机站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药内服;中药保留灌肠;临床观察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67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926-01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D)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但亦可为无急性盆腔炎病史,或者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1]。本病具有病情缠绵、复杂,极易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给广大妇女带来极大痛苦,西医主要以抗生素治疗,其治疗的效果不佳,甚至可引起菌群失调等不良反应。笔者采用中药内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为2012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门诊患者,共收集慢性盆腔炎寒湿凝滞型患者11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年龄20-50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0年。对照组57例,年龄23-51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1年。均为有性生活史。2组患者年龄、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参照《中医妇科学》[3]证属寒湿凝滞型者,证见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缓,带下淋沥,月经不调;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婚久不孕;舌黯红,苔白腻,脉沉迟。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①内服中药方以慢盆汤为基础方:丹参30g,桂枝25g,牡丹皮、香附、延胡索、小茴香各20g,乌药、红花、赤芍、葛根、泽泻各15g,木香10g。加减:带下量多者加苦参、芡实;腰骶痛明显者加续断、杜仲、桑寄生;包块加穿山甲、橘核、荔枝核、昆布;输卵管阻塞者加王不留、穿山甲、路路通;久病气血两虚者加党参、黄芪。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②中药保留灌肠:丹参30g、红藤、败酱草各25g、三棱、莪术各20g、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皂角刺、乳香、没药、桂枝各15g,肉桂、黄柏各10g。加水煎沸后用文火煎至150ml,排空大便后,用肛管插入患者10cm,将药液缓慢注入,灌肠完毕保留4h以上,每日一次保留灌肠。

    2.2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予以0.3克左氧氟沙星100ml,0.4克替硝唑1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2.3疗程与注意事项两组均于月经干净后第2日开始治疗,14天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厚味之品,禁房事,注意休息。

    2.4疗效评判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痊愈:症状、体征均消失及检查结果恢复正常,积分为0分。显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比治疗前积分降低2/3以上。有效:症状、体征均减轻及检查结果有改善,治疗后比治疗前积分降低1/3以上。无效:治疗后无改善。

    3治疗结果

    治疗组58例,临床痊愈13例,显效25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10%;对照组57例,临床痊愈4例,显效14例,有效2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8.9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Ridit分析(u=2.82,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说明中药内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组比西药对照组疗效好。

    4讨论

    本病属于中医“妇人腹痛”、“带下病”、“痛经”等疾病范畴。中医学理论认为,内因是发病的根据,外因是发病的条件。《校注妇人良方》指出:“妇人带下,其名有五,因经行、产后邪入胞门传入脏腑所致”。寒湿之邪损伤冲任带乃慢性盆腔炎发病的重要因素。《素问·太阴阳明论》中指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而盆腔位居于下焦,素体阳虚,下焦失于温煦,水湿不化,寒湿内结,入里痹阻于经络,或寒湿之邪乘虚侵袭,与胞宫内余血浊液相结,凝结瘀滞。

    本治疗方案所使用口服中药方剂中丹参、赤芍、红花、葛根活血化瘀,解痉止痛;牡丹皮凉血活血;香附、乌药、木香、延胡索理气止痛;小茴香、桂枝温经散寒通络;泽泻清利下焦湿热。本方剂共奏祛寒除湿,温经行气活血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活血化瘀类药物具有抗炎、镇痛、消肿等作用,该类药物可以扩张血管,改善盆腔内血液循环,改善病变中组织的新陈代谢,使炎性粘连松解,增生的结缔组织软化,促进盆腔内炎症的吸收消散[4]。中药保留灌肠,药物经直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使病灶局部药物浓度提高,且盆腔静脉丛丰富,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痉挛,抑制炎症及组织增生,消除粘连,促进包块吸收。方中红藤、败酱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紫花地丁、黄柏长于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丹参、乳香、没药、三棱、莪术活血化瘀、祛瘀止痛,可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桂枝、肉桂温通经脉,通阳化气,具有扩张血管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的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病程较长,其病理改变主要是炎性渗出,广泛粘连,增生及瘢痕形成,一般抗菌药物不易到达炎症部位,且易产生耐药性。而近年来国内外新兴的腹腔镜下粘连分解也是治疗方法的一种,但只有短期疗效,易引起进一步的粘连,故难以推广应用[5]。而中医药治疗则有其独特的优势,采用中药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见效快,疗效高,方法简便,无痛苦,无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是目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S].1993:251-252.

    [3]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20-323.

    [4]康岩芳,王红.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250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07,23(6):30-31.

    [5]Crombleholme WR,Ohm-Smith M,Robbie MO,etal.Ampicillin/suibactam versus metronidazole-gentamicn in the treatment of soft tissue pelvic infections[J].Am J Obstet Gynecol,1987,156(2):507-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