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计划总结 工作报告 领导讲话 致辞演讲 心得体会大全 应用材料 实用文档 党团建设 专题范文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 党委党建
  • 人大工作
  • 政府政务
  • 政治协商
  • 纪委监委
  • 专题党课
  • 办公厅室
  • 组织人事
  • 意识形态
  • 统战民宗
  • 政法机关
  • 经济发改
  • 财税金融
  • 国土资源
  • 农业农村
  • 工信交通
  • 经贸商务
  • 文广体旅
  • 监督管理
  • 城建环保
  • 科技教育
  • 卫计防疫
  • 人社民政
  • 部队人武
  • 公司企业
  • 群团工会
  • 教师资格制度对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影响

    时间:2020-06-23 04:33:07 来源:职场写作网 本文已影响 职场写作网手机站

    摘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资格证书在保证教师质量方面表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国在2011年对教师资格制度进行了重要的改革,目前的教师资格制度对教师队伍建设有何影响依旧是一个重要话题。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以及对政策文本的分析,对制度中利于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方面、以及不利方面进行概括总结,并对如何完善我国的教师资格制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教师资格制度;高素质;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195-02

    教师资格制度,又称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对从事教师行的职业、专业或教育教学活动的人所应具备的条件或身份的一种规定,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 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是公民获取教师岗位的法定前提。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产物,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重要策略。

    一、 关于高素质、专业化的理解

    (一) 高素质

    教师素质,是指能顺利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是教师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社会、集体的基本行为规范,基于对教师素质的解读,高素质指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拥有高尚的观念与品质;在观念层面具有崇高的理想、端正的态度、并有为之不断奋斗的意志;在行为品质方面拥有较高的行为技能,并能掌握必要的教育智慧,更好的实现教育目标。

    (二)专业化

    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乃至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的专业化应该体现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大方面。基于对标准的解读,从两个维度对专业化进行界定,一是教书方面专业化,掌握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学科知识、教学技巧等,能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高效的教学。二是育人方面专业化,能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性格特点、具体情况进行价值观的教育。

    二、 教师资格制度对教师素质和专业化程度的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师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专业化成了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在教师专业化进程中,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中扮演着极为突出的角色。

    (一)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准入环节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实行教师资格制度,能严把教师入口关,想进入教师行业必须通过考试,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只有依法取得教师资格的人,才有资格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及专业化程度。

    (二)体现教师职业特点,形成尊师重教风气,吸引优秀人才从教

    教师资格作为一种国家法定职业资格,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利于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利于全社会参与、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随着教师经济、社会地位的提高,自热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三)拓宽教师来源渠道,为优秀人才从教提供制度保障

    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之后,无论是否是师范生,无论是否应届,都可以通过考试获取教师资格。为面向社会招聘教师奠定了基础,为优秀人才从教提供制度保障,能够有效改善教师队伍学历、年龄、学科和地区分布等方面的结构,适应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不同学科要求。利于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专业化程度。

    三、 我国新一轮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内容

    教师资格制度包括三部分内容,分别为鉴定制度、发放制度和管理制度。其中,教师资格证的鉴定制度是教师资格制度的核心。我国新一轮的教师资格制度在这三个方面具有了很大改进,更利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一)笔试内容更加丰富

    改革之前,教师资格鉴定时共考两个科目:教育学、心理学,均指定教材,主要考查相关理论知识,缺少实践。改革之后,笔试分为2/3个科目:《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幼教为《保教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申请初、高中、中职文化课教师加考)。加大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考查,并增加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实践、操作内容的考察。

    (二)面试程序更加合理

    改革之前,面试主要以师范教育院校、市、州、县区教育局组织,以试讲为主,而现在实行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抽题、备课、回答规定问题、试讲、答辩、评分等环节进行。相对比以往来说,程序更加合理。

    (三)考试难度增大

    从以上分析来看,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都加大了难度。据教育部考试中心人士发布数据显示,2011-2014年的6次国考中,通过两轮考试去得教师资格证仅占27%。难度增加、通过率减小,凸显了强大的甄别和筛选功能。

    (四) 综合性及能力的考查增强

    在以往的省考中,多以陈述性知识的识记和理解为主,综合考查能力的题型不多。而新的教师资格证“国考”不单单考查陈述性知识的识记和理解,笔试中材料题、案例题、写作题等题型以及面试中的情境模拟、答辩等环节,更多考查队这些课程知识的综合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

    (五)考试成绩具有年限,打破教师终身制

    教师资格考试有效期为三年,在岗教师每五年进行一次注册考核,教师资格不再终身制。明确规定要定期考核教师职业素养,能够督促教师进修学习,淘汰一些在实际教学中不合格甚至长期教学产生职业倦怠的教师。

    四、 我国新一轮教师资格制度取得的成效

    (一) 提高准入门槛,严把入口关

    新一轮教师资格证制度,全面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加大对教师的要求,通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和考试、把住教师职业人员的素质关,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与专业化程度,优化教师队伍。

    (二) 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从教

    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使有志从事教师职业的优秀人员,通过教师资格认定的途径获得教师资格,加入到教师储备队伍中。改变教师队伍专业结构的类型、优化教师队伍专业结构,为学校实施教师聘任制度,竞争上岗激励机制创造条件。

    (三) 优化竞争激励机制

    新一轮教师资格制度规定对教师资格定期审核,利于督促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教育理论知识,提升经验认识,使教师素质和专业程度呈良性循环。

    五、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资格证的起点学历过低

    发达国家的教师起点学历大都在大学毕业以上,就连巴西、印度等国家的最低学历要求也是大学毕业。反观我国,各级各类教师中最低只需幼儿师范学校、中等师范学校毕业。起点学历过低,十分不利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二)缺少教育实习环节,无法科学评估

    目前我国教师资格考试中缺少教育实习环节。无法判断是否真正适合教师行业,出现试探、跟风的心态。一旦让不适合的人进入到教师行业对教育质量是很大的隐患。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制约和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很多教师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铤而走险。只是偶有媒体报道几则,教育主管部门做出相应惩罚,没报道出来的仍占大多数。不利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六、 建议与对策

    (一)提高准入门槛,形成以本科以上的教师学历格局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以及全社会对教育重视程度的加大,教师待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加入教师行列。所以应该提高教师资格证的最低学历门槛,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与专业化程度。

    (二)逐步实行规范的教育实习制度

    实行教育实习制度,在取得教师资格证之前要去对应等级的学校进行至少为期1年的实习。在有经验的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实践能力,并检验是否真正适合教师行业。实习结束后由教师培训机构的专家和实习学校优秀教师组织评鉴,合格者授予教师资格。

    (三)采取试用制度

    本条建议可与上一条选择使用。对新取得教师资格的老师,采取一段时间的试用。国际上很多国家对要求申请教师资格的人员都要有一至两年的试用期,以此来考核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同时在试用期内,也有利于本人对教师职业进行考察。通过试用制度选出合适人选,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供保障。

    (四)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教师资格制度的管理机制主要就是通过制约和监督完成的。建立自上而下的监督机制,成立专门的教师审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的到所管辖区域的学校进行检查;成立家长委员会,通过家长对教师进行监督,对教师的不作为或违法的行为进行适当的监督。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Z].1994.

    [2]陈尚琼,余仁胜.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回顾与展望.课程·教材·教法.

    [3]李翠丽.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改革刍议[J].考试周刊,2011,43:27-28.

    [4]李广平.从国际教师资格制度的发展趋势看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完善[J]. 外国教育研究,2004,03:39-43.

    [5]曾华. 新教师资格证“国考”的特点及重要影响分析[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4:230-231.

    [6]张丽群.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问题和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